4月16日下午,由陜西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陜西省作家協會、陜西省圖書館聯合舉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之“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創新與未來”主題文學沙龍在陜西省圖書館舉辦。省作協副主席李國平,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趙韋,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弋舟、鐘法權,陜西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風圣大鵬,與文學愛好者暢談文學創作的創新與未來。省直機關工委三位代表分別以“讀書當是悅心閱世界”“讀書當如做人”“無用之用”為主題分享了他們的閱讀感悟。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部長黃政,省作協秘書長王曉渭,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周云岳等參加活動。
沙龍開始前,王曉渭代表省作協向省圖書館贈送《國家至上》《張富清傳》《山人行》等圖書。
李國平從柳青、路遙、陳忠實的文學創作道路談起,分享了自己幾十年來在文學領域工作的感悟。他坦言,新時代背景下的傳統文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泛娛樂化、商業化、庸俗化的創作氛圍嚴重影響文學的健康發展,如何破局是留給所有文學工作者、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他認為,將深刻的思想內涵融入反映時代進步和最基層人民群眾生活變遷的文學作品之中,是當前破局的手段之一。
趙韋講到,陜西擁有著輝煌的歷史,厚重的鄉土文化。包括文學在內的各門類藝術,都在這些領域進行了深度創作,有著大量優秀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陜西也有著航空、航天、航海、電子等門類的現代高新技術,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都居于先進水平。陜西還擁有著人數眾多、非常優秀的科技工作者,而講述這些領域的文學作品卻比較少。趙韋的寫作正是從這方面入手,希望寫出陜西的現代感,寫出那些在陜科研人員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付出的種種艱辛努力?!拔覀儜撚涀∵@些人,這些事,以及他們身上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p>
弋舟談到,“創新與未來”這樣的主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要抓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機遇,作為一個作家,首先要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全新內涵;其次要認真分析文學發展的未來趨勢,既要順應歷史、順應時代,又不能隨波逐流、忘記本心。
鐘法權談到,無論在哪個時代,創新都是個十分熱門的詞匯。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這種積累是方方面面的。對文學工作者而言,創新是建立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之上,只有通過廣泛地閱讀,才能有機會挖掘文學作品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從而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引領未來潮流的精品佳作。
風圣大鵬認為網絡文學本身就是時代創新的產物,隨著互聯網的廣泛傳播,網絡文學應運而生。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從最早的4大類別,衍生出現今200余種不同題材,它的創新從未停止。未來更要直面ChatGPT等AI技術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文字從業者有危機感,但從業者也可以利用AI技術,創造出屬于自己、具有新特色的精品力作,相信在未來這兩者一定有一個很好的生存平衡。
分享閱讀感悟
讀者交流互動
活動最后,五位專家與現場讀者就閱讀如何影響寫作、小說創作如何深入和豐富、如何在不同體裁間轉換等內容進行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