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跑家》的鄉愁,到《藏家》的尋根;從《光明行》中的盲人張喜平,到《成神》的“剪花娘子”庫淑蘭,許海濤的視野始終聚焦民間藝術與鄉土文化。他的作品受到讀者的喜愛、媒體的關注,并不斷進行著其他樣態的延續與新生。此次,“文學陝軍”專訪作家許海濤,與您一起探尋《成神》創作背后的故事,揭秘文學作品如何持續獲取新的生命形態。
文學陝軍:許老師您好。這些年,您從城鎮走到鄉村,潛入生活深處,創作了許多作品,諸如敘寫民間尋寶人故事的《跑家》,反映古董收藏者經歷的《藏家》,展現馬王村的盲人張喜平生活的《光明行——盲人張喜平的一天》,書寫咸陽農村“剪花娘子”庫淑蘭傳奇的《成神——中國的畢加索 世界的庫淑蘭》,通過這些作品來探尋、鋪展關中大地上的鄉間精神圖景。同樣作為紀實類小說,《成神》與您其他的作品相比,有什么特別之處?
許海濤:特別在主人公庫淑蘭。庫淑蘭自稱“剪花娘子”,是一位“成神”的人。雖然“成神”,但曾經還是人,與凡人張喜平一樣,都是在人生之路上堅韌、樂觀、不屈不撓跋涉的人。通過非虛構的方式,我要表現的,正是人超越為“神”的傳奇。
文學陝軍:《成神》出版后,受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之聲欄目、《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并獲得許多讀者的喜愛,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您認為原因何在?您覺得作品中最吸引讀者的是什么?在寫作中,讓您最動情的是哪個部分?
許海濤: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詩和遠方,都夢想抵達。生存環境偏僻閉塞,物質生活極度貧苦,幾乎沒有“張望”過外面的世界,小腳老太太庫淑蘭是最不可能抵達詩和遠方的人,但她抵達了,而且是一種令人仰望的方式。與每個人產生了共情,這個可能是讀者喜愛的原因吧。我覺得最吸引讀者的也是這個,一個人怎樣從艱難困苦的生活突圍,精神高度覺悟,實現人生境界和高度的非凡超越。
前期采風采訪的三個多月和閉門寫作的三個多月里,我每時每刻都處在動情的狀態中,燃燒一般動情?!帮L輕輕的,擦干我的臉,擦干我的手。樹枝和草葉輕輕地顫著,溝底下的人家傳來一兩聲狗叫。溝壑綠透了,像一幅擦拭干凈的風景畫。我走向沒漆水的老門板。近了,有人聲傳出來……”寫到這里,庫淑蘭即將說出“我是剪花娘子,剪花娘子就是我呀”,我敲擊鍵盤的手指,不聽使喚,痙攣了。
文學陝軍:《成神》的出版受到各種視聽平臺的青睞,您曾提到《成神》也將以廣播劇的形式面向聽眾,您的其他作品也都曾以廣播劇或電影的方式獲得新的傳播。您是從何時開始對作品進行其他樣態的改編?在改編的過程中您會參與哪些部分?在《成神》的改編中您有哪些新的想法和期待嗎?請您談談好的作品如何獲得更多生命形態的可能性?
許海濤:對作品進行其他樣態的改編,并不是我的主動作為,但我喜歡自己的“娃娃”被另外打扮。2018年10月,《跑家:那些埋藏民間的古董傳奇》面世。一個多月后,一位微信名為“玄塵”的人加了我微信,發來一段音頻,《跑家》里的《鐵半兩》。聽完,我懵了,這是我寫的嗎?不是我寫得好,是人家念得好??!很快,我就給玄塵的“北京飛翔時代傳媒有限公司”授權;很快,非虛構場景方言有聲書《跑家:那些埋藏民間的古董傳奇》登陸喜馬拉雅、懶人聽書、蜻蜓等各大聽書平臺。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震顫著我的心,我寫下了一行行詩句,隨手發在朋友圈。幾天后,我的微信好友、陜西省戲劇家協會編劇雷林靜微信我:“把你的詩歌推薦給了陜西人藝,他們可以朗誦?!碑斖?,陜西人藝的李俊強副院長聯系到我,發來一段音頻《像人一樣活著》。聽完,我呆了,這是我寫的嗎?不是我寫得好,是人家念得好??!之后,我每天寫,陜西人藝的朗誦藝術家們每天朗誦,長達近一月。院長李宣說:“詩歌的溫暖,真情的朗誦,給更多的人帶來慰藉和力量?!鼻‘數?、精彩的改編,會給文字插上多彩的翅膀。
相較而言,文字表達是我的長項,其他皆我弱項;聲音、音樂、表演、圖畫、影像的藝術表達各有其高手。我的所謂長項能得到各路高手的加持,無疑是一件幸運的、一加一大于二的事情。因此,我堅持對各類改編不參與,不發表任何意見,完全給他們的再創作無束縛。我要表達的,已經在文本里完成了。改編,成為另類的藝術表達,是各路高手的長項,我何必在自己的弱項上高談闊論呢?《成神》將由陜西新聞廣播改編廣播劇,《光明行》將由陜西動良決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故事片,我靜觀其成,想法和期待沒有別的,惟愿聽眾喜歡、觀眾喜歡。
作品能獲得更多可能,它所表達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更是公眾的,喚起廣泛的共情;更是時代的,記錄時代無法磨滅的烙印。而且,表達的方式是準確的、真切的、真情的、藝術的、有個性的。
文學陝軍:您的大多作品亦如《成神》那樣,都以紀實為主,其間也有部分想象情節的存在。您是如何處理想象與現實的關系的?您認為想象在紀實類作品中對于真實性、藝術性能起什么作用?
許海濤:我并不認為自己的想象力強大。寫作《成神》這樣的紀實文學,我不是放大自己的想象力,而是盡可能地限制自己并不強大的想象力。呈現真真切切、活靈活現、宛在眼前的世界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庫淑蘭,我堅定地認為,絕不能依靠想象。這就好比古代時候的追像師根據親屬的描述給逝去的人追像,也好比當今的警察畫像師根據目擊者的描述給要尋找的人模擬畫像,依靠的是第三者、第四者、第N者的準確描述,反復修改確定,絕不是自以為是的想象。也就是說,寫作《成神》我與N個與庫淑蘭有過交集的人進行了深入交談。與庫淑蘭的發現者、原旬邑縣文化館美術專干、副館長、文化部命名的“畫鄉優秀輔導員”記不得交談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談得他都不耐煩了。談什么?細節。再偉大的小說家也不可能憑空想象出真實的、生動的、鮮活的細節。一個細節好比一顆珍珠,我需要無數個細節的珍珠,才有可能串成完美的項鏈。得到珍珠之后,我要做的,是清理掉她的污垢,擦拭掉時間蒙給她的包漿,讓她光亮如新,找來最合適的金線,規劃好最合適的串連結構,然后,按照每一顆珍珠的特質,小心翼翼地串連,并盡我所有,加上恰當的裝飾……
想象是第二位的,是從屬的;偉大的想象來源于對現實的全面掌握和深層次思考;想象的翅膀只有插在現實的翅膀上,才能飛進讀者的心田,得到讀者的共鳴和激賞;想象的根永遠在、只會在現實當中;想象力的強大來源于生活養分的豐富和思考生活的深度……在紀實作品中,想象力對真實性、藝術性會起到溫潤、裝飾、美化的作用,絕不是決定作用。
文學陝軍:從《跑家》到《藏家》,再到《成神》,您始終關注著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似乎對這類題材情有獨鐘,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在對鄉土文化的喜愛中,您是否有一種尋根意識?在尋什么樣的根?
許海濤:這是沒有法子、不由自己決定、難以說清楚的事情,就好比我們不能決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一樣,也好比一棵樹不能自主決定何時長在何地、長多粗多高一樣。這與環境、氣候、吸收的養分有關,更與先天的基因有關。我出生在五陵原上。西漢11位皇帝9位長眠在五陵原。某種程度上說,五陵原是漢民族的根脈所在。打小,我就對巍巍的“冢疙瘩”好奇不已。我的父親是五陵原上周陵中學的書記,在我不認得多少字的時候,他在炕柜上隨手放了一本《水滸傳》,讓我不由自主地提起了興趣,啃到母親半夜三更一再按我睡覺。成為一名走村過鄉、探古尋寶的跑家,不是我人生道路設計,而是自然而然地跑開了;成為一名寫作者,也不是我人生道路的設計,也是自然而然地寫開了?,F在想,跑家和寫作者的角色,與我小時候對巍巍的“冢疙瘩”好奇不已分不開,與啃《水滸傳》的津津有味分不開。
沒有明確的尋根意識,就像一團氣,在內心徘徊、纏繞、激蕩,難以說得清楚明白;也像一腔愛,縈繞內心,無須表白出來。尋什么樣的根?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每個人一樣,想知道我們的來處;也想順著根莖的長勢和走向,看見我們的去處。
文學陝軍:在《藏家》的自序中,您寫到“一絲絲根須在藏家手里聚攏,滋養起一條龐大的根系,滋養我的干渴和迷茫?!痹趯懽髦心欠褚灿羞@樣的感受?您認為寫作與生活誰在滋養誰?
許海濤:這樣的感受無時不在,像我的神經和血液。正因為有這樣的感受,才有文字的探尋。
19歲時候,在皖南大山深處服役的我,十多行鋼筆字變作了鉛字,很激動,很自豪。在自豪的虛榮下,我寫到了26歲,換來的是沮喪,極度的沮喪。我寫的是什么呀!雖然時有發表,但掩蓋不了膚淺粗糙和裝腔作勢。我認真想了想,原因在于沒有來自生活淬煉的真正元素,只是胡編濫造的文字堆砌。我不再寫。我想,認真生活吧,當生活的元素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他自然會讓自己動筆。如果沒有動筆的欲望,就是此生與寫作無緣。想到做到。到了48歲時候,一個偶然的火花點燃了我寫作《跑家》的火焰?;鹧嫘苄?,一直到現在。
就我,想象力不強、寫作觀念傳統、追求自我表達的寫作者而言,無疑,生活滋養了寫作。至于寫作是否滋養了生活,我沒有想過。因為我現在的生活主要是寫作。
文學陝軍:您的寫作是否也有“成神”的過程?您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寫作狀態?
許海濤:我常說的一句玩笑話,也是真話,像庫淑蘭大師、盲人張喜平一樣,每個凡人都走在“成神”的路上。至于成為什么樣的“神”,那就要看自己的修為和造化了。我是凡人,也不例外;寫作是凡人干的事情,也不例外。
像是在黑暗的隧道里行走,我想看見洞口的光亮;像是在濃霧的夜晚仰觀天象,我想透過云層,看見滿天星斗的璀璨。寫作的狀態就像跑家,滿懷希望,游走在村鎮街巷,不懈地尋找和發現。
文學陝軍:《成神》這部作品您醞釀了近20年,堪稱漫長,作品問世后廣受好評。您今后創作的關注點是什么?能透漏一下后續的創作計劃嗎?
許海濤:醞釀這個概念不夠準確。20年前,像一粒種子,庫淑蘭和她的彩貼剪紙藝術扎在了我的心底。當時,我并不知道這粒種子會長成20年后的一本書。20年間,我自覺地、不自覺地收集庫淑蘭和她的彩貼剪紙藝術的信息,就像是給這粒種子和這粒種子發出的小苗澆水施肥。當苗苗長到足夠大的時候,近3年吧,才有了以庫淑蘭為寫作對象的想法和文本醞釀。
像之前一樣,我的關注點還是五陵原和關中大地的過往和當下。因為這是我最熟悉,也是最摯愛的。
正在打磨一部以五陵原為背景的長篇小說《祖陵》。還有一部與庫淑蘭有關的長篇少兒小說《剪花》也在修改中。這兩部之后,沉一沉心思,繼續啊,因為生活淬煉的真正元素不停在催促,由不得我。
文學陝軍:感謝您接受“文學陝軍”的采訪。祝您創作之樹長青!
許海濤:謝謝“文學陝軍”。
為剪花娘子獻書
許海濤
滿天繁星飛下一顆來,一瞬,近了,彩的,五光十色;一瞬,更近了,耀得我睜不開眼;一瞬,沒聽著轟隆的著地聲,卻聽見脆脆的女聲:“相貌不像嗇皮人呀,辦事怎么這么嗇皮?”
那一刻,我像是站在一條大溝旁。大溝深且長,長滿姿態萬千的大樹,皆柔綠。就我一個人呆站在這里,顯然,嗇皮這話是說給我的。呆站,是我不明白為什么、怎么著、什么時候一個人來到這里,正惶惶呢。
我睜眼,微微,一條縫,哎呀,裙裾飄飄,五顏六色,像莫高窟里的飛天,懸在大溝之上。我睜大眼,哎呀,對我微笑呢,豐潤的、白皙的面龐;大大的眼睛,瞳子黑而圓;眉毛似彎弓,眉心點美人痣,紅彤彤,大清早的太陽色一樣;鼻子像一顆懸空的桃子,鮮潤潤……怎么這么面熟呢?
“我怎么嗇皮了?”我張口問,怯怯的。不知為什么,由不得我不怯。
“《成神》出世五月半,給張看給王看,就是不給我老婆子看,嗇皮不嗇皮你娃自己看!”飛天唱呢。
“你是……”
“人家剪的是琴棋書畫、八寶如意,我剪花娘子鉸的是紅紙綠圈圈……”飛天展露笑顏,大眼睛飛我一眼,一瞬,飛了,飛高了,高到成為一個亮點,沒入群星。
“啊,庫大師!”我失聲喊,向前縱跳,卻跌入大溝……
驚醒過來,靈醒過來,我捶打胸口:“不能送,難道不能獻嗎?”拿到第一本《成神——中國的畢加索 世界的庫淑蘭》,我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送給庫淑蘭,隨即啞然一笑,怎么送?2004年12月19日她已經飛升天國了。我驚醒之后的靈醒是:既然庫淑蘭已經成神,那就獻??!
兩小時后,我推開孫平利的家門。孫平利是庫淑蘭的孫子,莊稼漢,身體壯實,面龐黝黑。他憨厚的臉龐滿是驚訝:“怎么不言不傳來旬邑了?”
“來送書,不,獻書?!?/p>
“送過了呀。獻?獻給誰?”
“你奶奶?!?/p>
孫平利盯我一眼,明白了,揮手道:“來這兒?!?/p>
這兒是專門的一間屋,供庫淑蘭的靈位——老婆子的庫淑蘭照片后是大幅的彩貼剪紙畫《剪花娘子》——豐潤的、白皙的面龐;大大的眼睛,瞳子黑而圓;眉毛似彎弓,眉心點美人痣,紅彤彤,大清早的太陽色一樣;鼻子像一顆懸空的桃子,鮮潤潤……與夢境里的一模一樣!我恭恭敬敬獻上一本《成神——中國的畢加索 世界的庫淑蘭》,孫平利獻上一碟嘎啦蘋果和一碟花子饃。慚愧,獻禮該是我準備的呀,一路急奔,竟然忘了。我燃著三支線香,插好,后退三步,肅立,雙手合十,默念道:“庫淑蘭大師,剪花娘子,抱歉,這時候才給您獻上我寫您的書。您剪花歇息的時候,請看一看,好不好,請您托夢給我……”我堅定地認為,此刻,她還在天上剪花。她說過:“我是天上的剪花神呀!”
孫平利笑道:“我奶奶不認得字,怎么看你的書?”
我瞠目結舌,不知道怎么回答,悶了一會兒,反問道:“你覺得我寫得怎么樣?”
“真實很,好像把過去的日子搬到了眼前??催^書,我想我奶奶想得不停點兒?!?/p>
“想得起你奶奶剪紙時候的樣子不?”
“怎想不起!盤腿坐炕桌前,大剪刀嚓嚓嚓,眉毛鎖,專心很,一剪就是一后晌。剪出了好的,眉開眼笑,在炕上蹦呢,跳呢,唱呢。你今天來,要是我奶奶在,指住高興得跳呢,唱呢。我奶奶稀欠公家人,歡喜人到我屋里。這些你都寫了,寫得比我說得好?!?/p>
“哪兒寫得不好?”
“把我爺爺寫得太兇了,那樣狠打我奶奶。誰不愛自家屋里的人?我爺爺愛我奶奶呢!奶奶走后的三年里,天天咳聲嘆氣念叨?!?/p>
“平利,你這是愛你爺爺呢。沒有你爺爺生蹭冷倔的脾氣,沒有你爺爺的狠打,你奶奶成不了神??!”我看著孫平利道。
孫平利愣了愣,看了看她奶奶的照片,又看了看大幅的《剪花娘子》,盯我說道:“你說得不錯。我奶奶是吃沉的人,頑勁大,逼得越狠剪得越狠。越往前活,我越覺得我奶奶了不起。老早那么難悵的日子,能剪出那么大的名堂,多不容易啊。我也學著剪,想把我奶奶的藝術傳下去,奈何有這個心,卻沒有那么大的頑勁啊。一屋人的過活把我勁頭都費得差不多了?!?/p>
我握住平利粗大的手。
靈醒過來,我就想到了大溝是哪里,便道:“平利,我想去你奶奶成神的地方再獻一本?!?/p>
平利帶我去了。經過庫淑蘭曾經居住的窯洞——只余露出三尺高的黑洞,眼看著就要荒廢了。周圍的土地墊高,種上了玉米。玉米高過人頭,綠油油望不穿——穿過玉米林百多米,大溝擋住去路。溝深且長,長滿野草和雜樹,不是柔綠,是深深的黑綠。平利指左前方:“我奶奶就是從那兒跌下懸崖的。不見我奶奶回來,我爺爺、我伯、我爸急得呀……”跌下懸崖昏迷七七四十九天醒來,庫淑蘭張口道:“我是剪花娘子,剪花娘子就是我呀!”隨即剪貼出表現自我、震驚世界的民間藝術神作《剪花娘子》。順平利手指方向,我用力拋出《成神——中國的畢加索 世界的庫淑蘭》,書飛向天空,一頁頁翻開……
返回平利屋,庫淑蘭的干女兒孫會娥站在門口,迎住我:“聽說你來到了富村,我急慌慌來見一見你,跟你說一說話?!彼乙苍诟淮?。她也有一雙巧手,是庫淑蘭的徒弟,現在是彩貼剪紙非遺傳人。
“什么話?”
“我干媽說你的書寫得好喲,謝謝你把她的名譽往外傳?!?/p>
我又驚得瞠目結舌,悶了一會兒,問道:“你怎么知道?”
“我干媽托夢給我說呢?!?/p>
“她怎么知道我寫的好?”
“打你送給我書那天起,我天天晚夕給我干媽念呢!”
2023年8月26日于咸陽
作家簡介
許海濤,陜西咸陽人。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跑家》《藏家》、長篇小說《殘缺的成全》《光明行——盲人張喜平的一天》《成神——中國的畢加索 世界的庫淑蘭》等。其中《藏家》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光明行——盲人張喜平的一天》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3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其小說劇與文藝故事片正在錄制、拍攝中。